top of page

香港失經濟自由先兆? 外資金融機構醞釀撤港潮 去年寫字樓數目倒退4% 近十年跌幅新高|祖師財經拙記

美國傳統基金會及《華爾街日報》日前公佈新一年度「全球經濟自由指數」,並把曾連續25年奪冠、去年位列第二位的香港,以及去年排行第35名的澳門除名。香港「一國兩制」名存實亡早於2019年開始已確切體現,不論本地政治、對外經濟等「阿爺」均要插手;當然,金融世界亦很現實,不會跟你談感情,多間外資早已醞釀撤離本港,其中去年於本港設有總部或辦公室的總數按年減4%,屬近十年新高跌幅。

先解釋全球經濟自由指數,當中涵蓋179個國家及地區,評分準則設有貿易政策、政府財政開支、政府對經濟的干預、貨幣政策、資本流動和外國投資、銀行業和金融業、工資和物價、產權、規制及非正規市場活動(黑市)等10大類,包含50項指標,而每一項最高得分為100分,最低為1分;得分愈低,代表政府對經濟的干涉愈高,經濟自由度亦因而減少。上述基金會創辦人Edwin Feulner更於報道中直言,編輯部原以為香港及澳門特區居民「比中國其他普通公民享有更多經濟自由...近年事態發展已明確顯示相關政策最終仍受制於北京政府(offer their citizens more economic freedom than is available to the average citizen of China… developments in recent years have demonstrated unambiguously that those policies are ultimately controlled from Beijing)」;換言之,在國際評級機構中,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不再。


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,加上去年中強推「港版國安法」等引起多國高度關注,正當國際擔憂香港能否繼續勝任自由港及國際金融中心之際,不同外資機構已陸續棄租本港寫字樓部份面積,其中瑞銀集團早年租用上環李寶椿大廈7層樓面,惟於上月市傳已遷出一層樓面,面積約9,551方呎,並有傳該行有意在餘下租約到期時不再續約。


事實上,外資退租指標甲廈樓面近期已非新鮮事,英資渣打集團(2888)同於上月初,傳出將棄租中環渣打總行8層樓面,總面積達6萬方呎。另法國巴黎銀行(法巴)原租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59樓至63樓作為駐港總部,最新於1月底則落實棄租59樓全層,面積約23,295方呎,而據代理消息,相關業主目前亦已呎租160元招租。


對於退租部份駐港總部或辦公室樓面,各大行理所當然將責任推諉於肺炎疫情、WFH新常態、彈性工作......口裡更明言支持「港版國安法」、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。不過,身體卻很誠實,實行一邊「舔共」,一邊棄租,認真識玩。


筆者整合政府資料署於2002至2020年,每年6月發表的《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》(見下圖),其中母公司主要業務為金融及銀行業的海外公司,於2020年6月在本港設立總部、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的總數為1,677間,較2019年反送中時期的1,747間按年再跌4%。

本港對上一次相關總數按年錄逾2%跌幅,要數到同樣政治局勢動蕩的2005年,即前特首董伯伯突然辭任、再由「煲呔曾」曾蔭權無競爭下接棒並擬推政改方案時期,當年外資在本港的總部或辦事處數目錄803間,按年大跌7.3%。


至於世紀疫症、2003年沙士時期,相關海外公司於本港設有669間總部或辦公室,較2002的676間升3.4%。所以話,各大行表示要迎合疫後新時代而棄租堂堂駐港總部或分行樓面,但對本港政治等其他因素隻字不提,真的信不信由你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筆者為新入行財經記者,如內容有任何錯處,歡迎指正及討論。

同時歡迎大家PM有興趣嘅題目,一齊研究:)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